面向国家战略需求,学校国际化办学构建起全新的开放格局。五年来,学校坚定走“互联互鉴、互融互通”之路,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广度与深度,推动学校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。
一、以互联拓展合作网络搭建多元平台
学校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持续扩大国际“朋友圈”。目前已与25个国家的164所院校和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,加入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、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等13个国际组织,牵头成立“一带一路”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、潍坊市产教联合出海共同体,构建起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国际合作网络。通过定期举办“一带一路”纺织服装国际联盟大会等国际会议、论坛,组织师生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赛事,学校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愈发响亮。
二、以互鉴深化双向交流促进文明对话
学校坚持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推动中外师生双向流动。五年来,累计派出教师262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访学与援教,师生出国研修、研学人数持续增长。同时,学校持续打造“留学山科”品牌,累计培养来自20多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国际学生3000余名,留学生教学满意度达97%。通过开展“山科国际文化节”“海外学子山科研学营”等品牌活动,促进中外文化互鉴、心灵相通。


务三、以互融推进产教协同服务企业出海
学校紧扣“教随产出、产教同行”,携手中国有色金属集团、广汽埃安、歌尔集团、鲁泰纺织等“走出去”企业,共建“班·墨学院”、海外培训中心等境外办学项目9个。近三年累计为境外中资企业培养本土化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500余名,培训外籍员工超16万人日。通过校企共建海外科研与技术服务平台,推动技术标准、教学资源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,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出海同频共振。

四、以互通输出中国标准传播职教声音
学校依托“双高计划”专业群,系统开发并输出专业标准、课程资源和教学装备,已有10项教学标准、50项课程标准、16门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课程被越南、坦桑尼亚等国院校采用。获批教育部“汉语桥”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教材建设项目7项,推动中国职教标准走向世界。学校获评“国际影响力50强”“助力企业出海职教先锋(2024)”等荣誉,境外办学案例获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,彰显了中国职业教育的软实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