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煌成就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辉煌成就 >> 辉煌成就1 >> 正文

学校五年发展巡礼(三):构建“两体”平台 创新育人模式 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的五年实践

发布日期:2025年10月12日 10:40    作者:    来源:    点击:

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,5年来,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,主动对接山东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,按照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规划愿景,以“双高计划”建设为契机,大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,有效助力区域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“产教融合”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
一、构建多元平台筑牢产教融合根基

学校坚持把“企业所需”与“学校所能”有效衔接,同向同行、双向奔赴,相互成就,共生共长,实现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,由物理反应转变为化学反应。

一是构建保障平台。加强顶层设计,完善管理架构,调整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,健全内部治理体系,发布《校企合作管理办法》等管理制度11项,形成“五融合四机制六平台”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和“一体统筹、四链互衔、实体运行”的两体运作模式。

二是搭建“两体”平台。牵头建设“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”和“山东省现代轻工纺织产教融合共同体”,参与省级以上市域产教联合体6个,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7个,服务区域内制造业发展,促进专业群建设,赋能企业转型升级。

三是建设实践平台。聚焦智能制造等领域,与一汽-大众等头部企业深度共建8个产业学院,共育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企业29家,推动“产业链、创新链、教育链、人才链”深度融合,夯实产教融合育人平台。


二、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


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地方办学,主动融入地方产业发展,联合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工匠,打造校企育人共同体,实现企业入校园、产品入实训、工程师入课堂、教师进车间、学生进工段、教学进现场,让学生在干中学、在学中干。

一是对接产业设专业。对接山东省“6997”现代化工业体系和潍坊市制造业“9+3+N”重点产业链,打造以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为引领、N个高水平专业群为骨干、M个专业为特色的“1+N+M”专业架构体系。紧跟产业升级数字化改造,及时动态调整专业,开设专业与山东省“十强产业”、新兴产业、潍坊市规划产业匹配度达到98.25%。建成1个国家级、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。

二是联合企业育工匠。创新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,与歌尔共建匠造班,实施“1+1+1”人才培养模式,即1年学校通用能力培养,1年歌尔匠造培训中心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,1年企业生产岗位能力培养;与豪迈共同实施现场工程师培养,实施“1.5+0.5+1”人才培养模式,即1.5年学校基础能力培养、0.5年山科-豪迈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学院核心能力培养、1年企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。山科-歌尔人才培养模式等11个案例入选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。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强,上岗能上手,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7%,留鲁率87%以上。


三、深化校城融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


学校主动对接潍坊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,深耕工业制造业领域,牵头成立潍坊高新区产教联合体,校企联合培养现场工程师455人、中国特色学徒制学生16000人,订单班学生14000人。牵头成立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、劳模工匠学院、社会工作学院,打造区域工匠人才孵化器,每年为潍柴、海化等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近万人。组织立地式科研,搭建有组织服务体系,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。